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0-10-09   来源:高二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高二作文】

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教师:DHL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缧绁(léi xiè)倜傥(tì)    愠(yùn)色  贪生恶(è)死   

 

B. 险衅(xìn)  祚薄(zhà)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óng)

 

C.玉玦(jué)      窈(yǎo)然    击柝(tuò)   目眦尽裂(cī)

 

D.拔擢(zhuó)    亟(qì)请     庐冢(zhǒng) 宠命优渥(w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B.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财团是何等艰难!

 

C.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就必须强国强军,把侵略者拒之于国门之外。

 

D.齐先生只花了5秒钟就把女儿的名字起好了,叫“齐乐融融”。这个名字给人感觉快乐、温暖。齐先生希望女儿的一生其乐融融,带给别人也是其乐融融。

 

3.下列各句中,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

 

A.乱天子边,欲归谁罪?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姜氏何厌之有?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下列对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得兄事之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籍吏民  ⑥谨拜表以闻  ⑦晞一营大噪,尽甲  ⑧乃我困汝  ⑨有泉侧出  ⑩则其至又加少矣

 

A.①②⑤⑦   B.③⑤⑧⑩  C.①②⑤⑨  D.③④⑥⑧

 

二.本大题9小题,共39分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喏。”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从百余骑 (使动用法,使……随从) 
B.若入前为寿 (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请允许我) 
D.翼蔽沛公 (名作状,像鸟展开翅膀那样)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二)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对上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 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 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 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辱之曰               当众

 

B.项梁败,又属项羽       跟随

 

C.为连敖,坐法当斩       因为

 

D.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授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不及以闻,自追之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B.①何为斩壮士          ②吾为公以为将

 

C.①贫,钓于城下        ②言于上

 

D.①次至信,信乃仰视    ②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10.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或推重的一组是(3分)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俯出胯下,匍匐。        ②与语,大悦之。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      ②如失左右手。

 

D.①追信,诈也。            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12.断句和翻译。(10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何 曰 诸 将 易 得 耳 至 如 信 者 国 士 无 双 王 必 欲 长 王 汉 中 无 所 事 信 必 欲 争 天 下 非 信 无 所 与 计 事 者 顾 王 策 安 所 决 耳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③有志与力,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亦不能至也,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列迁的文学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人受了《史记》这部臣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目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官方的修史活动。民间的历史著述也很繁多。即使在社会动荡、文明解体的南北朝时代,这一传统也未从根本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时间跨度上看,都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

 

 

14.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的描写并无多大的文学气,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
C.文中引用《史记》中对项羽、陈胜、刘邦言行的描写,从而有力地证明《史记》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
D.《史记》之所以能把项羽、陈胜、刘邦刻画得如此生动,并非完全是史马迁的想像和描写的结果,而是因为有生动的民间传说这个基础。

 

15.下列对“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一项是(3分)

 

A.离开了民间传说,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就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B.《史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赖于民间传说和作者的想象力。
C.多样化的想像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D.民间传说培养了史学家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从而为塑造历史人物打下了基础。

 

16.第二段引述了“项庄舞剑”的史实,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庄舞剑”中富有戏剧性的、生动的描写反映出民间说书艺人对《史记》的影响
B.“项庄舞剑”这个片断描写生动,极具戏剧冲突,这也是后代民间说书艺人说书的特点。
C.史马迁对“项庄舞剑”的描写明显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
D.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与《史记》中的一些描写相似,并不能说明后代的民间说书人受到了《史记》的影响,而是二者都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而导致相似的。

 

1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因此可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依据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D.官方修的所谓“正史”和民间的历史著作构成了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些,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第②节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4分)

 

                                                                            

 

                                                                             

 

19.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词语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5分)

 

一笑白头:                                                                   

 

呆坐:                                                                      

 

20.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熘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

 

 

 

 

 

 

 

 

 

 

 

 

 

 

 

 

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   

 

 

 

 

 

 

 

 

 

 

 

 

 

 

 

 

第三阶段: 不超过20个字)                             (

 

 

 

 

 

 

 

 

 

 

 

 

 

 

 

 

 

 

 

 

 

22.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在他乡,甚至远隔重洋,思念亲人与故乡,一个电话就能让自己扫却寂寞与孤单,亲情与满足便会盈满心间,亲朋好友隔三差五总能联系一下。平时许久没有联系的亲戚朋友、师长同学,一个问候的电话、一个拜年的电话,拉近了很多人的距离。。。。。。但家庭中“爸爸、妈妈,我们电话联系”,朋友间“有什么事,电话联系我”,敷衍过后,甚少见面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电话联系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对此,你有什么见闻和经历,或者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你以“电话联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1.【答案】D【解析】A贪生恶(wù)死 B祚薄(zuò)C目眦尽裂(zì)

 

2.【答案】A【解析】A. 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B. 茕茕孑立: 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用在此处恰当。

 

3.【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4.【答案】D【解析】①⑨名词用作状语  ②⑤⑦名词用作动词  ③④⑥⑧使动用法  ⑩动词用作名词

 

5. 【答案】B(若,你)。 

 

6. 【答案】C(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不是“坚决反对”) 

 

7. 【答案】B(创作目的,不是创作风格。) 

 

8.C(坐:犯罪)

 

9.B(为:因为 A以:把/用;C 于:在/向,对;D乃:于是,就/才)

 

10.D

 

11.D(文中滕公并没有使韩信得到重用)

 

12.⑴ 何曰 / 诸将易得耳 / 至如信者 / 国士无双 / 王必欲长王汉中 / 无所事信 / 必欲争天下 / 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顾王策安所决耳

 

⑵ ①大丈夫(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我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关键词“哀”)

 

②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关键词“度”

 

【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不起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带兵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项粱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你没去追赶的;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期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汉王说:“我因为您,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让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

 

13.①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③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14.D(A.因果颠倒。B.否定过当。C.引用的作用有误。)

 

15.A

 

16.A(文中有限定语“后来的”,司马迁尚无“民间说书艺人”)

 

17.B(A.应是全部。C.应是“二十四史”中吸收的民间传说加上稗史、遗闻等。D.“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点,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文中无此说。)
18.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19.(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2)第⑤节画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20.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1.第一阶段:注射“溶瘸病毒”使肿瘤溶解;(不超过15个字)

 

    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不超过15个字)

 

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不超过20个字)

 

22(1)拜托 (2)包涵 (3)高寿

 

23.参照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gaozhongzuowen/5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