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数学的关系】数学课文-《数据的波动》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布时间:2009-07-21   来源:初二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初二作文】

教材分析
本章前面学习中,主要以学生好系合作交流探究丰富的情景,会收集处理表示一组数据,会用适当的量度描述数据平均水平。这一课时就是在上述基础上,由一个实际情境和图示开始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活动:由情境和图示引起认知冲突,平均数相同时引出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然后丙厂加入竞争后,学生发现极差还难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这时引出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另外量度—方差、标准差,最后的活动是计算器求方差、标准差的探索。经历了一组数据离散程度三个量度探索之后,教材重视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安排有随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等,部分题可在课堂上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三个量度—极差、方差、标准差,会借助计数器求出相应数据。
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帮助,让所有学生能得到发展,在情境问题的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际情境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出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数据与图示以小黑板展示)。
如果只考虑鸡腿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个工厂的鸡腿?、二、探索研讨
活动一:请机情境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数据回答情境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求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认知冲突)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说出问题答案.
(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评价)
3、学生发现平均数相同,无法做出取舍时.教师出示下列问题(用幻灯片或小黑板出示图示)
(1)求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在图中标出平均质量的直线.
(2)从甲厂抽取的20只鸡腿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乙厂呢?
(3)如果只考虑鸡腿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个工厂的鸡腿?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4、完成讨论后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提出离散程度—极差概念。
5、教师稍作总结:实际生活中我们除关注数据平均水平外,人们还往往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
6、练习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结果,全班汇报)
活动二:做一做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chuzhongzuowen/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