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范文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随笔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随笔】

培养,汉语词语,读音为péi yǎng,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范文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怎么吃饭?吃饭慢,吃饭挑食,不专心吃饭,是幼儿园孩子的通病,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思考到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部分幼儿在吃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即使在老师的及时提醒下,也不会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培养幼儿就餐前洗手的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幼儿喜欢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擦干),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们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一次快乐的午餐,是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安静的环境中进餐。这样,孩子们才会闻出香味,尝出味道。如果任幼儿随意讲话,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进餐,这中间幼儿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我在餐前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请孩子们在这时听听轻音乐,让孩子们的情绪稍稍趋于平静,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变得更轻松更愉快,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午餐。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

我利用餐前诱导作一个过渡。如,有一天午餐吃的是火腿青菜,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吃完饭剩下的只是青菜。这是,我就借助“小白兔“来帮忙了,我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青菜,“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小朋友可来劲了,都想吃青菜,吃的可香了。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餐前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

幼儿进餐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孩子们一定会习得良好的进餐礼仪,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工作更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幼儿发展打好最坚固的根基。 

第二篇: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入托班的幼儿一般年龄都处于2~3岁左右,在这年龄阶段,幼儿的自理能力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能够独立做些简单的事情,但是同样在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强,而且小肌肉发展也未完善,自我服务意识仍处在萌芽阶段,自理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指导幼儿进餐成为我们托班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托班进餐实际情况分析

托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平均,都是2~3岁之间,但是只有个别幼儿拥有初步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进餐。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父母和家人捧在手心的心肝宝贝,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幼儿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而有些家长则认为幼儿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还有的怕麻烦,嫌幼儿动作慢,或吃得脏。从而使幼儿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从而促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都比较弱。另外从家庭中的自由式进餐到集体生活中的定时定位进餐,很多幼儿感到不适应。因此,在开学初期就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不愿自己动手吃饭,等老师来喂和较明显的挑食现象。针对这些,同时也为了迅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他们能够自己动手进餐,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做法去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指导孩子进餐的一些做法

1、 在进餐前,老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进餐,例如让幼儿听听音乐,安定一下情绪,做好进餐的准备。同时向幼儿介绍一下菜式,借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进餐的兴趣。还可以用儿歌提醒幼儿进餐常规要求。

2、 进餐过程在进餐的过程中老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年龄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分配幼儿的饭量,尽量做到少盛多添,让幼儿增加进餐的信心。例如有些幼儿刚来幼儿园时最怕吃饭了,只要一看到碗里的饭比较多就会坐在那不愿吃饭,于是老师针对幼儿喜欢听表扬这一特点,每次吃饭时先盛少一点饭并告诉她们吃完就可以了,不用添饭了,孩子听了并看到饭量少了,心里自然而然地舒服了,等到她差不多吃完的时候,老师就装成吃惊的样子连连表扬她,并顺势鼓励她添一点饭,就这样每次多添一点,逐渐地幼儿的饭量增加了,到最后幼儿基本能够把一碗饭都吃完了。另外就是在进餐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纠正个别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吃菜,每次吃饭时都会只吃肉不吃菜,老师就在每次吃饭时把菜和肉混在一起让他们吃,并通过表扬的方式鼓励幼儿多吃蔬菜,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多吃蔬菜的好处和重要性。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另外对于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幼儿,老师应当在幼儿面前示范后、用手抓着幼儿的手练习,引导幼儿知道自己能吃饭,老师会表扬的自信心,逐步把等着老师喂的习惯改掉。

3、 餐后的组织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序的餐后活动,能帮助幼儿增加秩序感。饭后老师引导幼儿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的小桶里,让生活老师引导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幼儿进餐速度有快有慢,老师组织先吃完饭的幼儿看一会图书或者玩一下教具。等幼儿全部吃完后,老师帮助幼儿简单小结刚刚的用餐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幼儿再次进餐的时候要继续努力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同时也为下一次进餐做好准备。

4、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还从理论出发,了解2~3岁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借鉴活动理论中1~3岁年龄段以操作实物为主导活动促进其发展的观点,加强通过多种玩具、 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孩子小手肌肉精细动作的能力,为孩子们设计了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掌握和巩固与进餐相关的技能。

5、 “小皇帝”、“小公主”们的情况,常常会让老师们措手不及,本来还安排得好好的组织工作,也会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所打乱,但是老师们一定要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让班级的每一位老师都会自觉地完成好进餐环节的配合,让幼儿养成有序的常规。

总而言之,如何指导孩子进餐在托班日整日生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这一工作,使孩子的孩子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托班幼儿升上小班打好基础。

 

第三篇: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在进餐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即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历来比较重视“吃”的。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chuzhongzuowen/3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