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颐和园》模板型课例(文本) ,教案

发布时间:2010-07-08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热门资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颐和园》模板型课例(文本)》文章由<免费99作文网>收集。

一、首页:

(1)教学课例标题:《颐和园》

(2)副标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阅读对话

二、课例主题页

(1)课例名称:《颐和园》

(2)年级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

(3)教材版本: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

(4)课例主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以读为本、多法并用、自主学习、收放自如”的思路,创设情境通过诵读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所描绘出来的美景。

三、课例背景页

(1)本课例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编者将它安排在此有二个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那里美丽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到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需要借助课件,再现情景,把学生带到北京、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

(3)学习需求分析

《颐和园》称得上文质兼美,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受作者文美的影响迫切地想亲眼目睹这画卷般的美景;想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造型奇特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以及静而绿的昆明湖等等。

(4)本课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主要原因

问题1:怎样辅以铺垫让学生与文中的“颐和园”“亲密接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现情景。

问题2:《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学生进行语言积淀的好素材,要通过阅读进行恰到好处地迁移,把语言学活用活。因此,第2个问题便是在什么时候巧妙地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把语言活学活用。

四、教材文本页

(一)教材文本:

(二)单元教学要求: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学本组时,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到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content/4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