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堂堂|两堂公开课个别环节的设计与比较,教案

发布时间:2010-07-13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热门资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堂公开课个别环节的设计与比较》文章由收集。两堂公开课个别环节的设计与比较

笔者曾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后上过两堂公开课,教学设计不同,评价也不一样。现将有关设计摘录如下,试作一比较研究。

一.导入环节

设计一:简介杜甫,唤起回忆,导入新课。

教学现场

1.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吗?(生回答: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后人称为诗圣。)

2.以前我们学过很多他写的诗歌,你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来吗?(学生在教师提醒下分别背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在艺术创作颠峰时期所写的一首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效果

学生一开始就被置于回忆的情景,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师提醒之下,终于有学生打破了僵局,绝大部分学生也被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恍然大悟。心理解脱,沉闷散去,学生情绪转入稳定。

设计二:唤起情感,营造氛围,激情导入。

教学现场

我想大家今天也和我一样,是带着一个真诚的、火热的、跳动的心来到语文课堂的,很好。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情感投入,要会动情,要有激情,要能忘情。特别是学习诗歌,又特别是学习古诗,又特别是学习经过历史检验的、后人一致推崇的伟大诗人的经典力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歌,它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在艺术创作颠峰时期写的一首万口传诵的名篇。请大家齐读题目。

教学效果

学生始而微笑,继而颔首,精神焕发,情绪饱满,齐读时声音洪亮,很有气势。

教学反思

设计一能从已学诗句引入新课,以旧知唤起新知,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但是因为手法平淡无奇,所以教学效果波澜不惊,学生的学习热情未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情绪水平一开始就处在较低的界点,导致在后来的课堂环节中很难将学习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失去了一次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最佳时机。

设计二以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但现场效果远远胜于前者。以包含大量排比,内容层层递进的语言,通过教师铿锵有力、热烈而煽情的表述,使课堂一开始就沉浸在慷慨激昂的学习氛围中,对于后面教学环节情感的升华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问题预设

设计一:从题目入手,抓住“秋风”和“茅屋破”设计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content/4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