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建一中】新建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同步周练测试卷(附有答案)

发布时间:2009-02-21   来源:高一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高一作文】

    新建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同步周练测试卷(附有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诅(jǔ)咒     兑(duì)现     磐(pán)石     肄(yì)业

  B.粗糙(cǎo)    倾圮(qǐ)      气馁(něi)     赎(shú)罪

  C.慰藉(jí)     享誉(yù)      砥砺(lì)       宁谧(mì)

  D.蜕(tuì)变    虹霓(ní)       魅(mèi)惑    肤(fū)浅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合理    合情合理    和睦    和衷共济

  B.忌妒    嫉贤妒能    疾患    疾恶如仇

  C.渺茫    渺无人烟    缥缈    虚无飘渺

  D.嘻戏    嘻嘻哈哈    嬉笑    嬉皮笑脸

  3.下列各组解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直觉(直接感觉到的)                和睦(相处得好)

  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B.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C.气馁(失去勇气)                    萎缩(干枯,机能减退并缩小)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害怕)

  D.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蜕变(缩小并变化)

  安之若素(对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安然处之)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_____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_____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   骇人听闻   终于   即使 B.探索   骇人听闻   最终   即使

  C.摸索   耸人听闻   终于   倘若 D.探索   耸人听闻   最终   倘若

  5.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B.花未眠这众目昭彰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

  C.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D.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B.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C.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D.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的。

  7.依次真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1)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聋子"、"瞎子"和"哑巴",__

  ___,在彻底使敌方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2)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4公里处,_____。这是三国时刘备临终托孤之处。

   ①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③高峡背依,长江下临,形势雄壮

     ②摧毁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④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篇写道:"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

   思想了。"选出对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对逝世的时间写得那么具体、明确,是因为恩格斯时刻关注着马克思的病情发展。

  B.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C."停止思想了"与"思想家"照应。

  D.这句话含蓄表达出恩格斯极度悲痛的心情。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

    (1)历史愈前进,_____,_____,而读书也就愈不容易。

    (2)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____、____的协调一致为目的。

  ①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 ②书籍愈浩繁,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

  ③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④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

   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

         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

   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13.下面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1年12月8日

  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

   量"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

     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

  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两相呼应。

  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

   示了诗人在诗艺上的造诣。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4.从语法上分析第一段的正确项是   (    )

  A.这是两个句子。冒号以前是一个单句,冒号以后是一个多重复句。

  B.整个句子是一个选择性复句。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而不是做得相反。

  C.这是个单句。"即历来……"以后是复指宾语。

  D.整个句子是个多重复句。冒号前后为第一重,"所以"处为第二重,"因而"处为第三 重。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

   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

   B.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去从

   事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活动。

   C.人类的思想意识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指满足

   人们吃、喝、住、穿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状况。

   D.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入手。

   E.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

  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一)

  ①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是道德上绝对需要考虑的原则。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平时我都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和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我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

  ②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它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因此良善将建立无可动摇的基础,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③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我们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因为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所以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16.对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是人类应该认真考虑的道德准则。

  B.它揭示了人类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含义。

  C.它是将我们和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D.它抒发了作者对人类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17.第②段中作者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18.文中引用"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这句话,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告诉大家柔和、谦卑和温驯的人是有福的人,他们一定能得到上帝所应许的土地。

  B.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是为了说明良善所发挥的作用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能消除猜疑和误解,解除现有

   的危机。

  D.是要告诉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殖民者将来一定会怀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给予他们善

  良和帮助。

  19.对第③段中"富有将来性的政策"这一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B.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C.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D.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必须怀着牺牲精神替其他受难

   的人服务。

  20.根据原文的阐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并阐释了它的具体含义。

  B.在并不令人满意的世界现状中,作者呼吁真理、友好等道德原则是对所有人的一种

   期望。

  C.本文主旨是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作者对以暴易暴的反对和对良善的呼吁明确体现

   了这一点。

  D.作者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指出了如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美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21.作者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不超过5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为什么?请分点

  阐述道理。(不超过5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不超过

  15个字),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简要阐述。(不超过4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折,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滴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

  B.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

  C.作者笔下的小水滴,微小与宏大,柔弱与坚韧.平凡朴素与辉煌璀璨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D.文中写太阳的光芒四射,水滴珠折射出的炫目的颜色,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

  E.作者在赞美滴水的精神的同时,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忽明忽灭",追求的仅是阳光下的瞬间的辉煌。

  五、(12分)

  25.悼词是_____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分)

  26.马丁·路德·金是___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_______。1964年获得了________。(3分)

  27.史怀哲,___国医学家、神学家、_____、人道主义者。1954年获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六(8分)

  28.依照下面加波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波浪线的句子

  相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站起来,_______________;

  站起来,_______________。

  29.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改变愿意,可以适当添加词语)(4分)

  布什总统向国会提出约旦国王侯赛因逝世后,王储阿卜杜拉继位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经济薄弱,美国政府应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的要求。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30.一位作家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人很聪明,但对你即将要从事的事业来说,意志还不够坚强。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不再喝了,但考试小挫后屡次发誓不再玩游戏机,却常常挡不住诱惑。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3分钟。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容易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这段话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坚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坚持"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D(A项"诅"音"zǔ",B项"圮"音"pǐ",C项"藉"音"jiè")   2、D   3、B 4、A   5、B   6.D(A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B"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C"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7、D   8、A   9、A   10、C

  二、11、C   12、B   13、A(主要是"叙事诗"一说有误,应为"抒情诗")

  三、14、C   15、BC   16、D   17、A   18、B   19、D   20、C

  四、21.因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1分)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三阶段各1分)(共4分)

  22.①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②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③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④滴水之舟不知承载(包涵)多少悲欢、生死。(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共5分)

  23.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2分)(如果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也可)。

  阐述: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3分)(共5分)

  24.D、E(D项,写"阳光"是为了让无色的小珠折射出炫目的色彩,"浊心明净"是"倾听滴水之声"的结果。E项,"闪烁不定"、"忽明忽灭"是作者用以描绘阳光下露珠的光彩,并无"惋惜"之意。)(每个答案2分,共4分)

  五、25、演说词     对死者生平的评述    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26、美国    民权运动领袖    诺贝尔和平奖

  27、法国    哲学家诺    贝尔和平奖    《耶苏生平的研究》《文明的哲学》《原始森林的边缘》

  六、18.站起来,在狂风暴雨中站成庄严的雕塑;站起来,在浩瀚沙漠中站成不屈的驼峰。

  29、①约旦国王侯赛因逝世后,王储阿卜杜拉继位。

  ②阿卜杜拉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经济薄弱。

  ③布会总统要求美国政府应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

  七、30、(略)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gaozhongzuowen/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