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简谐运动》说课材料 |参考教案

发布时间:2010-01-23   来源:高中日记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高中日记】

《简谐运动》这一节是第九章第一节。这一节内容是研究周期性运动的一种方法。学习本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的地位,重点确定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受力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这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本节的难点是:(1)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受力特点

(2)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这是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再实践、直至上升到理论,最后又指导实践。因此,使学生头脑中的新知识在原知识结构上进行改组、顺应、同化是比较困难的。

难点突破:找新旧知识连接点。物体做匀加速自由落体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一)知识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的教育,从而进行德育教育。

2、知道机械振动是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3、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以及物体在什么样的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

4、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5、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精神的培养。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指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方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学导式综合运用。

理由:(1)这种方法属于教育理论的启发式。

(2)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3)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手段:讨论式、多媒体计算机

理由:(1)提高学生兴趣。

(2)注意力集中。

(3)提高课堂吸收率

二、 学法指导

教学问题实际上就是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本节课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联想、学会对比、学会归纳、学会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四让”来体现的,即“概念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道理让学生讲,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完全使学生从原来的学会向会学转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如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gaozhongzuowen/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