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0-10-09   来源:高二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高二作文】

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试 卷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除第14题外,选择题的答案均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目(含第14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去。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的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的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5分)


   (2)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别董大》)


  (2)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时运不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窗     花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②今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地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飞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楼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1.从文中看,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有哪些?(5分)


12.作者在第①段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后来在第③段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13.作者在第④⑤两段中着力描绘了冬季剪窗花的情景和夸张描绘窗花的形态。结合“窗花”的艺术魁力,简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8分)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窗花”作为写作对象,实际是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和生活愿望。


B.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C.作者在第③段刻意写到“狂风一吹”之后窗纸“槛楼不堪”的情景,其作用是为下文村里的人们重视剪窗花作出铺垫。


D.第③段 “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窗花的神圣”。


E.文章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的目的是要反衬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好像要下雨,又好像要起风的样子。


 B.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 我们每个单位都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知识阶层,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它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美国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1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                    。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


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④②①⑤③⑥    C. ⑤③④②⑥①    D. ⑤③⑥④②①    


18.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5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19.为下面这则报道补上一则标题,并对报道的现象提出你的看法。(6分)


据《XX报》报道,最近,XX图书市场内高价精装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书商说,各类包装精美的礼品书如今成了装修公司的“最爱”,当然也成了装修市场上的“新型材料”。据书城一位陈姓书商说,装修公司买书是书房整体装潢的需要。一些库存已久的高价礼品书都卖出去了。这些原来数千元的高档书,现在只要很低的价格就能轻松“搞定”。业内人士说,把书房整体设计包括书籍选择和摆设全部交由装修公司,多数是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在乎书橱里放的是什么书,反正平时读书的机会也不多。另外,书房气派、书香味浓,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1)标题:                              (含标点不超过12字。2分)


(2)看法:                              (含标点不少于40字。4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地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C


7.(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5分)


  (2) 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明显。(5分)


8.(6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6分) 


10.(略)(6分)


11.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是:它可以驱走冬天的寒意和心灵的干旱,增添生活的色彩和趣味,带来生活的希冀和梦想。(也可直接用文中的原句作答:它“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5分)


12.不矛盾。“从未有过荣耀和自豪”是说明村姑把剪窗花作为了农闲生活的一部分,很普通。“把窗花看得很神圣”是说明村姑认为剪窗花可以展示自我心灵手巧的价值,事关日后的幸福。(必须指出“不矛盾”,若另有言之成理的概括说明亦可给分。)(6分)


13.其作用与好处有:①突出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梦想;②从艺术的角度,丰富了“窗花”所蕴含的神圣和灵魂;③说明了窗花的生命力所在,突出了令人难忘的原因。(另有言之有理的鉴赏概括亦可。)(8分)


14.  C  D(A项说“写他们从‘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不符合文章主旨;B项中“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之说不成立,因为原文讲了,“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地上根本看不到”;E项说“目的是要反衬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准确。只答对一项给3分。)(5分)


15.A


16.C(A项搭配不恰当,不能说“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应将“在”和“上”去掉。B项缺宾语,在“漠然”后加“的态度”。D项句式杂糅,“致力于……工作”与“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糅合在一起了。)


17. A


18.(略)(5分)


19.(6分)


标题:图书竟成为装修“新材料”(2分)


看法:这种将礼品书用作装修的风气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伪文化心态,不值得提倡。(意思对即可。4分) 


20. 作文(60分)按2009年高考作文评卷标准评分。


文言文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师从外祖父颜真卿读书。顺宗做了太子,他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被召去成为舍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拨付给他。韦丹回国后做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打算奴隶。开始兴建州城,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视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杀)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城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处了。”宪宗皇帝褒奖赞扬了他,封他为晋慈隰州观察使,封为武阳郡公。过了一年,自己上奏朝廷说所管辖的三个州,并非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这么一个职务,为国家(节约)费用,不如让它隶属于河东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他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韦丹计算着家里的人口接受俸禄,余下的都交给官府。他罢免了八个州多余的官吏,收缴这笔钱财(交还朝廷)。起初,(这里的)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赚钱。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物。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有一个小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查核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你自己能够耗费这么多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差役(士兵)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核差役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大和年间,裴谊任江西观察使时(或视察江西后),上书请求为韦丹建立祠堂,并刻石记功,没有得到批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皇上于是下诏让观察使上报韦丹立功的情状,命令将他的事迹、功勋刻在石碑上。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gaozhongzuowen/5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