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水磨街_记叙文1700字

发布时间:2014-01-20   来源:记叙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记叙文】

水木清华,一墙之隔,便是水磨街……

据说古时候,这里用水推着舂米的石磨,日复一日,于是便有了这个名字。而如今,水磨街并没有水。灰色的龙头里,只有沉重的喘息。凌晨之后,偶尔淌出拇指般粗细的水来。众人便端着锅碗瓢盆,如获至宝。水磨街偏又满地都是水,凉菜、煎饼、烧烤、小炒……一条羊肠小巷,挤满了食品摊位。污水顺着地上的缝隙迂回前行,不时聚成几个小小的水潭,在温暖的缺水的白天,散发出难以名状的味道。

就在这里,还有一个隐秘的书店,门口立着摇摇欲坠的牌子。低矮的平房,渗水的屋顶,甚至还有渐渐坍圮的屋角。书架上满是回收的旧书和杂物,如风尘掩埋的女子,倦怠地合眼而眠。老板也常常睁着似醒非醒的眼,衣冠不整地蜷在凳子上望着来往的路人。书店很小,我甚至从来没有发现过它。直到一个阳光明媚、狂风大作的午后,忽听得屋内有诵经声,推门而入,原来一老先生正读《论语》,听了一时,耐不住四处张望,忽地发现书店后竟有一门,门后似别有洞天。于是推开吱吱作响的门,是一个小院,小巷里的喧哗忽地消失,地上砖缝里,青苔正默默生长着。院落后一间更小的屋子里,竟有人在奋笔作画,三条腿的木桌上,正有山川氤氲。观看许久,互通姓名,相视大笑;原来我们也是隔壁园子里的邻居,无奈园子太大,未曾相识。

姑且称他为W吧,这小小的屋子便是他借住的画室。四壁皆是书籍画谱,破碎的玻璃窗上糊着一幅墨兰,风儿正在屋内肆意游荡。一张木桌,几尺宣纸,发黄的墙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习作。蛰伏于水磨街的年轻人不时来此相聚,他们有的苦苦坚持五六年,就为了考研可以跨过那矮矮的清华的围墙;有的早出晚归,为着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奔波操劳。而W,没日没夜地画着,画里画外的时间,都在水墨的挥洒中美好着。一天,W欢欣雀跃地跑进画室,说天赐宝物一枚,请众人拭目以待。片刻,窗外传来轱辘声,一看,原是巷口被人弃置的黑陶缸一口,缸沿儿早被磕去了一大块,据称寓意豁然开朗。众人哭笑不得,赶紧出门帮忙。费力许久,才将它推入小屋,立起。于是,散落遍地的画轴、卷纸有了安身之处。

几天后,友人抱哈密瓜一只前往探视,W以瓜尚不熟为由,请瓜暂居缸中。数月之后,忽听缸内异响泠泠,W顿足大呼:“里面有瓜!”急忙翻看,只见哈密瓜早已在袋子中化作水潭。于是,捞出宣纸,晾晒数日,白纸渐现淡黄色,颇类古意。W很有意外之喜,作画分赠友人。W又极嗜柿子。尝闻巷口有鬻柿翁,一元一斤,急急持数十元往。后十数日,屋内目力所及之处,皆为柿子。W徜徉其中,扪腹长叹:“真乃羲皇上人也!”如此,生活便波澜不惊、无忧无虑地淌着。直到一天,W柿后涕下,大家才略略知晓他腹内的委曲。

原来,W老父十年前就已不知所往,家中唯有他孤身一人,他独自来京学画,指望从此能够衣食无忧;不料,京城居大不易,自己又毫无取财之道,只得暂居于这潮湿狭小的屋子里,等待出头之日。当日食柿思母,不能自已……那一夜,屋内无比寂静,冷冷的星光落着,虫儿迈着细碎的脚步爬过砖缝和土疙瘩,黝黑的泥土上,立起了一张画布,青草、阳光和森林渐次展开,色彩极微妙。昏暗的房间里,顿如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恍惚而纯粹。冬天还是来了,水磨街的水越发稀少,连地上的水潭也变成了冰块。W悄悄地离开了水磨街,说暂时回乡侍奉***。

W走后不久,书店旁新开的咖啡屋里,来了一只胖胖的猫咪,熠熠的眼睛,恰似阳光般灿烂。于是,书店后的小屋空了,越来越多的灰尘爬上了书架,占领了画案。日子也在大家偶尔的想念中过去了。直到来年雨季,夜降大雨。众人围坐一室,听着头顶雨打屋瓦声,眼前水桶接水声,看着外面暴雨中健壮的男人,浪里白条般翻滚着的床单,意识到W大概是不会回来了。

那小小的潮湿的屋子里,角落已经盛开雪白的蘑菇。然而,水磨街依然是水磨街,一条一眼看去有点乱、有点脏、不值一提的巷子。日渐温暖的日光下,散落着半裸的男人、粗着嗓门的女人、赤着脚的小孩、站在烧考架边满脸油汗的打工仔、抱着书卷却面有菜色的考研人,偶尔还有斯文白净的男孩,低着眼,笨拙地兜售烙饼和烤串。大约谁只要在水磨街上生活,便会被打上了水磨街的烙印,那种倦色、滞重,还有那些卑微而又执拗的期待。而弯弯曲曲的水磨街也不知会有多长。在城市光鲜绚丽的脸上,它像一条深深的皱纹。

如果你看惯了隔壁园子的清新和安宁,不妨来这里看一看,众生百相。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huodongzhongxin/14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