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读书笔记【四篇】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源:读书笔记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读书笔记】

新中国史就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了民主、富强、自立的一段发展史,其中分为社会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中国史读书笔记【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新中国史读书笔记

  对党的认识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独立的意识就开始认识这个概念。但是,真正全面积极认识党是通过学习党章。我很荣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这次训练,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心中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上党课的过程中,我不仅从理论上体会到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共产党魅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党员那样的全心全意,鞠躬为人民服务的风貌,所有的课思想的小飞跃。

  新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驱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驱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论述,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地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通过学习训练教材第二章,我理解了党的性质,使我更加强烈地投身于党的怀抱,亲身参与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_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是几代共产党人在建设实践中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实践也证明了只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以此为行动指南,继承和发扬。

  我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三项历史任务而奋斗。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实现,在党章总纲对党建的基本目标和四项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新的内容,明确规定,必须牢牢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善党建的党要管理党,严格管理党。

  认真学习,真正理解,在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自觉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实践。我们认为不仅是干部,积极的分子也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深刻把握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本质和根本要求,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履行自己的工作、克服困难、应对复杂磨练中锻炼成长。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升到原则的高度思考,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总体上思考,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思考。坚持原则,旗帜鲜明,大事不混乱,不随波逐流。

  这次党章的学习是我个人灵魂的洗礼。现在我认识到,作为党员不仅仅是光荣,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仰,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支持党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坦率诚实,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接近党组织,加强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快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优秀的一员。

第二篇: 新中国史读书笔记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1938年,中国历史学家蒋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你能利用科学和机器吗?你能废除我们家乡的观念组织现代民族国家吗?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不行的话,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蒋廷心中,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不容乐观。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之路,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数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主的伟大飞跃。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除所有剥削制度,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富裕、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衰退到根本的命运,继续走向繁荣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激发广大人民的社会创造了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到了极大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中国主义的发展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镜照形,古事知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修好“必修课”,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第三篇: 新中国史读书笔记

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

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这场战争始于鸦片战争,这一战打开了中国紧闭了百年的国门,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就鸦片战争而言,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后走向扩张之路,她的发展必得经由向外输出货物换取金银以充国力之路。因此,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迟早是要打开的。

而18世纪末期英国在印度半岛取得统治性地位之后,对于她而言这一战的客观条件也已成熟。对于清政府,于外交、海关、法权的处置都不甚合理,同时鸦片这样一种商品是她所万万不能接受的,而禁言行为种种总欠考虑。

于是战端骤起,于是签下了《南京条约》。依我看来,鸦片战争之必然远大于偶然。

其时中国早已落后于西方诸强之后,仍不自知;而西方诸强纷纷完成了近代化进程,由于资本主义产业内部的自身要求,必然是想要走向同英国一般向欠发达地区输出产品以换取硬通货扩大再生产之路。即使战事不以鸦片起也难保其他缘故。

贪婪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禁烟未错,单看禁烟之手段和方法又是否错了?似乎也没错。

那为何结果却差之千里呢?旧时代已发展到极致的中国不堪近代世界洪流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屈辱的历史是历史的契机,历史巨轮开始缓缓转动。而此中的林则徐注定是一个悲剧,后人永远只记住他是勇敢禁烟,英勇剿夷的民族英雄,在琦善这类抚夷派小人的衬托下身影无比高大。

真实的林则徐绝不希望如此。觉悟后的他突破了传统,在思想上也转为积极的形态,为魏源、为后人毕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材料。

然这积极性终被他自己的士大夫情结所埋没,可惜!可叹!就剿夷和抚夷而言,剿夷难道“夷”能剿尽吗?抚夷难道“夷”的要求有能力一直抚下去吗?既然不能,那剿夷作甚?抚夷作甚?是为了给民族的发展和振兴的时间与空间啊!殊途同归,奈何走错了方向,错过的时间再也追不回了,非痛不知醒,人又有谁能免俗呢?随后粉墨登场的代表人物当属洪秀全与曾国藩。洪秀全本是一介布衣,屡试不第,最终选择打着耶稣教的幌子建立反政府武装。

农民起义按蒋先生的说法已是旧社会的“老圈套”了,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最大特点即是借助了上帝神化了自己。此举看似新颖,其实西方的上帝只是一个幌子,与陈胜吴广时期的“大胜王”别无二致。

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却是为了利用底层民众的无知,无知则无畏,无畏则大事可期也。除了宗教这个利器之外,洪秀全还抓牢了种族这个武器,看来现在所倡之中华民族观念当时并未确立,汉族自命,排满者前赴后继,洪也不过借助这一方法团结大多数底层的民众而已。

但其实作为他的追随者,与之前的“圈套”无二,真正向往的是他“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施政纲领”。而他的最终失败缘于改革的失败,他未能将所描绘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太平天国的分崩离析也只是早晚之事。

然而他究竟是不愿,还是不能?我们无从猜测,只是以我所见,他可能觉得实现这个理想的效益远低于宗教革命、种族革命,但却没想到因此从可能的正统掉落至流寇。与洪秀全对应的自然是曾国藩。

他从埋首的古籍中走出,践行着其所学所想,不失为一位大家。曾国藩读书,却不读死书,他跳出了困住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泥沼。

他明白,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之下,谁能更好地利用、挖掘出别人所没有利用到的潜力,势必能高人一头。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孔孟之道、家族观念、以身作则,全成了他的湘军的兵刃。其实洪、曾二人是相当相似的,他们都懂得建军之本为人心,也懂得如何利用人心。

然而曾国藩始终高洪秀全一筹,他在精神层面给与众将士感召之余,更从客观实际出发,务虚不忘务实,才是其制胜的关键。救中国于内忧之中后,他亦欲救华夏于外患之外。

利用平内乱所取得的资本,他开始了其革新与守旧并举的尝试。但他始终是有局限性的,恪守儒道,因而无法开拓,能胜洪之天平天国,却未必能胜西方之坚船利炮。

那么革新与守旧矛盾乎?看似是不矛盾的,但是想做好却是相当不容易的。依我看来,矫枉必先过正。

决不存在一步登天的改良,新理念的诞生必然要伴随着旧观点的破除,至于恢复传统之良性则需留待之后进行,否则结果只有四个字:积弊难除。之后的中国又一次迎来了变革,恭亲王、文祥、左宗棠、胡林翼这些名字推动了又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最终的风暴中心,无疑落在了李鸿章的肩膀之上。

这次变革与以往之最大不同即是终于认清了一点:强大国力,不但需要改革军务器械,也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方式。确定了目标,于是步步向前进,近代化学校、机构纷纷应运而生。

一切似乎就要走向成功,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一轮的变革,以甲午之战中国完败日本而告终。这一战。

第四篇: 新中国史读书笔记

  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我幸运地参加了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老师们对党的精致分析让我叹息,同时受到教育和鼓励。党课第一讲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通过学习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信念。以下是党组织在党纲学习党纲学习方面的一些体会:党纲领指出党的奋斗目标,表明党的根本任务和前进道路的党的性质,表现党的宗旨,反映党的理论党的纲领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旗帜和方向,是党的力量。我党以纲领统一思想,激励斗志,凝聚人心。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党的最低纲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党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关注成果。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具体要求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踏实实践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履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本部门行业的先进事迹,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普通一员,我坚持支持中共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总是坚定地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信仰。通过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相信总有一天共产主义理想会实现!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huodongzhongxin/3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