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的寓是什么意思]7 寓言两则 教案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10-07-21   来源:小学二年级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小学二年级作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7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文章由www.99zuoWen.com收集。

【内容简析】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大多采用短小精练的篇幅,讲述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题多充满智慧和哲理。  《狐假虎威》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领,也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一种水鸟,嘴很长)和蚌相互争斗,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走了。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有感情地自读自悟自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创设情境,模拟表演,使抽象的语言变成活的画面。这样,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狐、威、茂”等10个生字,会写“狐、假、虎”等15个字。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故事。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教育。  3、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音乐、课件。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谁来说说什么叫寓言?板书“寓言”。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狐假虎威》,板书课题。齐读。让我们看看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什么。  3、播放故事录像。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则寓言讲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4、自读课文。要求提示: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①出示生字,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生字词。  ③去掉拼音,认读。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板书。)  2、指名读第1自然段。老虎来了,狐狸紧不紧张?(紧张)大家再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令大家感到紧张。从文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窜过)  3、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带下划线的词语,看一看哪一句写得好;说一说为什么。  ①一只狐狸从它身边窜过。  ②一只狐狸从它身边跑过。  4、默读2~6自然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对话内容。  ①反复、流利地朗读老虎和狐狸的对话。  ②分别找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狐狸:骨碌碌、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一愣、蒙住、松开、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同桌讨论讨论,看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③应该怎样读狐狸和老虎之间的对话?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爱的句子。(学生自由练读,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  ④小组内练读,看谁读得最好!  ⑤挑选朗读能手,分角色朗读。  5、老师范读第7、8自然段。学生有表情地朗读。  ①给句子填上词语。( )野兽( )吓得撒腿就跑。并说说用上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②这时老虎会想些什么?你体会到什么?(老虎上当受骗了。)  ③想一想:为什么狐狸和往常不一样?往常的狐狸又是怎么样的?(把你所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6、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1、出示图画,看着图画自由地表演读。  2、师生共乐。一学生朗读,另外几个学生自选角色,带上狐狸、狮子、老虎、小鹿、野猪头饰进行表演,配上音乐。老师和其余学生做观众。  3、观众采访演员。如问小鹿:“你为什么要跑,怕谁呀!”  四、拓展训练,体验成功  1、回读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领。)  2、思想教育。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自由答。(我们要学狐狸与坏人斗争的聪明机智,不要学狐狸的虚伪狡猾。)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创意奖”等奖项。  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aoxuezuowen/4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