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上册级数学试卷】人教版四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后感,教案

发布时间:2010-08-25   来源:小学三年级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小学三年级作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夜莺的歌声》教后感文章内容由<99作文网>收集, 本站地址:www.99zuowe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夜莺的歌声》教后感
新 趣 实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一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我神秘地问道,“这篇课文早给我们分好段落了!看谁能一下子就说出这篇课文分为几段?”
  “五段!”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
  “完全正确!”我当即表态,“祝贺你取得第一名。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
  其他同学听了频频点头。我趁势说:“那么,课文留有空行,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吗?你们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领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开始小男孩碰到德国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带路是一集,游击队和小男孩联系又是一集,消灭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
  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像是电视中的镜头切换。开始是在村子里,接着在路上,然后又切换到了树林里,再接着就打起来了,最后镜头又回到了村子里。”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而解决了两个目标:感知课文和空行的写作意义。

  二
  “你说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我抛出第二个问题。
  “是必然碰上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地说。
  “拿证据来!”我说,“给你两分钟找证据。”
  学生找来的证据还不少:1、从30和31节看出小夜莺和游击队早有联络暗号;2、从第1、2、3节看出小夜莺是有意让德国鬼子发现他,好把德国兵带进埋伏圈;3、课文最后第二节写小夜莺又在那里“好像在等谁似的”,其实他是在等德国兵经过。
  “大家找来的证据有力的证明:小夜莺不是偶然碰上德国鬼子的。可以确定,这其实是一次有着周密部署的战斗!同学们假如你是游击队长,你在战斗前的计划中考虑了哪些要素?”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aoxuezuowen/4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