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_高一语文必修二阶段性自主检测

发布时间:2010-10-11   来源:小学一年级作文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小学一年级作文】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撅(juē)   吞噬 (shì)    狙击(zū)      隽永(juàn)

   B.啐(cuì)   坍圮 (tān)    笨拙(zhuó)  熨帖 (yùn )

   C.攫(jué)   慰藉 (jiè)    惬意 (qiè)    模样(mú)

   D.捋(liǔ)   粗犷 (kuàng)  呆滞 (zhì)    嘈杂(cáo)  

2.下列各组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蝉蜕   凄惨  蹑手蹑脚   惊骇万状

   B.缘份   昊天  扶弱济困   凝眸远眺

   C.暴躁   雏儿  专心致志   玉砌凋栏

   D.漫游   摇曳  色彩斑斓   跌荡起伏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仅苏联就有2700万人丧生,但这与死亡总数的5500万人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

   B. 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C. 恺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D. “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出版的散文集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刘长春的《墨梅笔记》。

   B. 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不忘。

   C. 专家建议,五针松、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比较合适。

   D.这幅画中,细长的双腿的仙鹤、雪白而苗条的白鹤,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毫无零乱之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自她的代表作《海伦·凯勒日记》。

   B.欧·亨利,美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主要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C.肖洛霍夫是俄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D.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自称“三苏”。

6.下列对画线部分理解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她了……

    ——使用比喻,突出母亲视力严重不好,寻找“我”非常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

   B.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景物描写,侧面说明贝尔曼的叶子画得特别认真,特别逼真,也暗示着琼珊一定能战胜病魔。

   C.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神气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好人们,接待我们吧!”

    ——细节描写,写主人公在决定收养孤儿凡尼亚为儿子后,激动欣慰,喜气扬扬。

   D.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说……

    ——语言描写,喃喃而出的不是比尔格勒的名字而是“牛奶”,简约而准确地传达出失去双臂和右腿的“我”此时意识模糊,思维混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鸟啼》:作者把鸟啼放在严寒封锁、鸟尸横陈的残酷环境,意在凸显“向死而生”这一主旨。

   B.《六国论》:文章借古讽今,通过议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明确提出北宋王朝对外族不应该贿赂而要用武。

   C.《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小说所写的是主人公索科洛夫“一个人的遭遇”,也是千千万万饱受战争摧残的不幸的人共同遭遇。

   D.《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标题既揭开了小说悬念、揭示了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又含有对自身处境和遭遇的讽刺,耐人寻味。

8.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1分)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边境)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9.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C.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厚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其皆出于此乎?

   C.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 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译文:                                                   

   (2)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译文:                                                   

13.翻译课本中的文言句子。(9分)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译文: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三、诗文默写(6分)

14.依据原文,填写空缺的语句。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2)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4)                       ,赢得青楼薄幸名。

(5)可怜夜半虚前席,                         。

(6)可怜无定河边骨,                         。

 

四、小说阅读理解(18分)

阅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的片段,完成后面15~16问题。

    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个劲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得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舱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

15.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凡尼亚小小年纪,举目无亲,“我”对他产生极大的同情,所以“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B.小说写“凡尼亚几乎无声地问:‘谁?’”,暗示凡尼亚已的身体极度衰弱,从而控诉战争的罪恶。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全身哆嗦”传达出凡尼亚见到亲人后无法言传的幸福。

   D.“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弄得马达也停了。”作者通过对“我”的动作、行为描写,表现“我”极不平静的内心。

16.“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悄悄地问”“悄悄地说”这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7~19题。(12分)

睡美人

佚名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仅存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瘫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消。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普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普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17.小说为什么以女A角“失踪”开头? (4分)

答:                                                                        

                                                                                                                                                                  

18.小说对女A角的塑造采用的方法是侧面描写,以虚写实,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请你结合小说的情节对这个形象的思想性格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9.请分析“睡美人”这个题目丰富内涵。(4分)

答:                                                                        

                                                                                

 

五、作文(4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响魅力的世界。

    我们要用足用好双耳。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大自然声响,感悟世间的大美;倾听亲友呼唤,感受浓浓的亲情;倾听高雅音乐,提升灵魂的高度;倾听历史回声,反思现实的得失……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aoxuezuowen/5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