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2009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发布时间:2010-10-07   来源:高考作文指导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高考作文指导】

上海卷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请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点评】 【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

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需要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性的开放题,在西方作文命题中被广泛运用,而在当下中国并不多见。我希望,这类题目能够成为未来命题的主流。命题人对多角度审视、多元化思考、多见解呈现的热情鼓励,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使语文学科变得具有深度,使语文有可能成为“深度语文”。

第二、继续保持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力求把住城市文化的脉搏,感应现代人的心灵走向。如果说前年的“杂”客观地反映了国际大都市的环境特征和文化现象,去年的“忙”准确地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和心理体验,那么今年的“三个镜头”尽管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然而在人口高度集中的上海显得更有典型性,它们适时地提醒着考生对铺天盖地的时尚、新潮进行审视、辨析,作出自己的冷静思考。重视地方特色,应该对单独命题的其他省市有所启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再次进入高考命题中,这必将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

第三、题目贴近生活,能够引导莘莘学子深入、广泛地关注活生生的现实风景。上海刊物《语文学习》的封面一以贯之地写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实这样的理念也一直是上海命题的可贵理念。让题目单纯地承载厚重的道德、悬乎的辩证法,上海人是不愿意这样做的。这一点倔强,是需要自信的,而不是像大多数省市的命题人人云亦云,简单地效法全国卷的路数。

第四、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变化:往年惜墨如金,如“我的财富”、“遥望星空”、“面对大海”、“杂”、“忙”等;而今年用墨如泼,材料、导语和要求累计起来,几乎达到300字。过去我们曾为其“用简”而喝彩,现在却并不为其“用繁”而摇头,因为如许字数很好地营造了一个思考情境,它所传达的信息又极其明朗,非常贴近青少年生活,而并不影响考生审题的速度。当简则简,该繁则繁,这反映了上海人头脑的灵活、通脱与创新。

另外,题目不大容易猜押,有较高的抗防水平。虽然此前模拟卷中也有“时尚与经典”之类的题目,但命题人在开放中有所限制,如“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的表述,强调了写“你”的成长,写“正在形成”,写“怎样”的影响。当然,白璧也有微瑕:“谈谈”一词,容易误导学生写议论文。

 

福建卷

下面两幅画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我规范,                              我新颖,

我稳定,                              我多变,

我周长短,                            我周长长,

面积大……                            面积小……

【点评】我一直在想:福建命题人是一群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血管里一直流淌着新鲜的血液?创新的风信旗牢牢地插在他们的舰艇上,他们一路行驶,激荡着奇异的浪花。第二次独立命题,他们就把作文字数添加到900字左右,就把作文分值提升到70分的最高境界,这需要何等胆识!更可贵的是,他们敢于拓新,今年开辟了作文话题的新形式:漫画与文字相映成趣;“加以比较”的导语揭示了话题“关系型”的性质;既有母题“圆与星”,又有相关的提示文字作为子题,而且省略号暗示了无限的子题(只要考生想得到)。该写什么?“规范与新颖”可以,“稳定与多变”可以,“(中规中矩者和不落窠臼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以,“圆滑世故与棱角分明”也可以……一个话题,母题加子题,既有“一世界”又有“一枝一叶”,开放而不失限制,显示了很大的张力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当然,这道题毕竟还带有大多数省市题的共性:辩证法的玄乎——这容易使人们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针砭。

 

全国卷Ⅲ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   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原本表述文字较多的一个外国故事,被改编得非常简洁、有条理,却仍不失趣味性,考生一看就懂,就喜欢。接着的提示比较适当,有助于话题的理解。话题仍是关系型,所包含的观点很明显:个人或集体(国家、民族、种族等)应该有所忘记,有所铭记。什么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这是审题关键所在。在这方面联想有多丰富、想象有多大胆,就意味着题材领域有多广阔。题材无限的可能性,可以使人人有话可说,并且有不同的话可说,这是本道题的长处。另外,把“忘记”与“铭记”放在一起,可以引导考生分析生活并加以抉择,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这要比广东题单一的话题“纪念”来得好。

 

全国卷Ⅱ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全国卷的三个话题,都是关系型,仍保持以前稳重的路子,但“位置和价值”这一话题似乎略胜一筹,因为审题难度虽不大,却很有张力,留给考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广阔,如可写不同的位置需要不同价值的人,可写不同价值的人往往有不同的位置,可写一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往往会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可写处于同一位置有人价值提升而有人价值终身不变甚至贬值,可写古往今来不得其位者的愤懑,可写生活中随“位”而安者的达观,可写老干部转为下位的高格调,可写青年才俊定位于下的大策略……这种典型的观点性开放题,一般要比材料性开放题来得好。另外,话题前安排的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要言不烦,令考生读来亲切,容易接受文字所包含的信息。缺陷是这道题容易被精明的一线老师猜中。

 

重庆卷

(1)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符合说明文文体特点。②字数不少于200字。(10分)

(2)“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  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点评】在重大考试中,糊涂而带来题目的“硬伤”是不可饶恕的,清醒而有自己的坚持,是应该得到理解,甚至尊重的。让考生以“筷子”为对象写说明文,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一方面市场化的现实需要对爆炸性信息作出准确说明,另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严重忽视这种文体。在这一背景下,命题人勇敢(试问在趋时之风盛行的今天,多少人有这样的胆识?)地站出来纠偏,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最起码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

大作文“自嘲”,一开始在网上看到的仅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也曾跟许多人一样起哄说过“不”。但果真看到真实的面貌,我的看法大变。由于命题人对“自嘲”进行了解释,并作了精当的提示,这样考生既可以写自己或他人正视尴尬局面的性格和善,也可以写阿Q式的遭遇失败处境的心理麻醉,还可以写庄子、苏东坡、鲁迅式的选择迂回策略的高明。较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维度,便于各种层次的考生发挥。审题难度不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深度,因为“自嘲”不是一种简单的心情,它包含着复杂甚至矛盾的因素,能够锻炼考生的思考力,易于写作尖子们“登高”。

 

浙江卷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点评】两句诗本身的浅易和常见,避免了现代人容易产生的“隔”的感觉,所以审题难度不大,容易使考生很快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诗意的浓郁还掺和着哲理,于是人文味道更加纯正。抽象的理一旦跟诗意结合在一起,就会提升到“趣”的至高境界。今年许多关系型的话题,大多数包含着“理”,但能理而成趣,具有理趣,只有浙江卷和湖北卷做到,但浙江卷避免了湖北卷的艰深难测。当然,由于“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含义在提示语中圈定好了,考生在见解上进行自由发挥的余地基本没有了,而只能因文证“道”。

 

全国卷Ⅰ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直接取材于外国,在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中罕见,过去偶尔涉及外国的东西,也往往要做技术处理,叫人看不出痕迹。也许这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地方特色”。然而,全球化的现实,有可能逐渐打破这种习惯性的禁忌。现在有了这样的尝试,当然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

就话题本身来讲,难度不大,贴近考生生活,容易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但是,“自选文体”的要求名不副实,“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容易写成非议论性的文字,这对议论能力比较强的考生不公平。

 

天津卷

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点评】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背景下,命题作文是否有生命力?天津卷用事实作了回答。“留给明天”,虽仅4个字,但并没有为难考生,因为“明天”一词平时使用频率极高,一般人都能知道其义为“未来”;而“留给”的,既可以是具体的东西(如宝贵资源、绿色环境、物质财富、藏于名山的发愤之作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光荣传统、革命精神等),考生应该能够想到。但估计写环境保护的文章不会少,其实在题目前加上一段鼓励创新的提示语便可解决问题。

 

江西卷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有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点评】以一个形象性词语“脸”为话题,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写点比较多,如“脸”是性格的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性格的冷静、沉稳、内向与热情、奔放、外向;“脸”是心情的风向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脸”是忠奸的鉴定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好坏;脸”是生活的晴雨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幸福美满与艰难困苦……但这些都是相关联想,考生易犯话题不集中的毛病。实际上,由“脸”作相似联想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比较少见,似乎主要指自尊心、尊严。这就容易在构思上撞车。另外,话题限制不够,不大适合选拔性的考试。

 

湖北卷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段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同是取材于古代,同样追求文化品位,本题远逊色于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因为《人间词话》里的句子较深,道理较玄,又没有直接给考生提供话题,审题难度偏大。题目的难易度控制不好,乃是作文命题之大忌。看来,命题人心中要有考生,要有各种层次的考生。其实,只引用“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八个字便可,然后命题人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性的提示,这样既可用王国维的“原汁原味”调出文化档次,又不会给考生造成“隔”的感觉。当然,“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所包含的道理还是偏深了点,不大适合临场急促的思考。

 

北京卷

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点评】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其文字游戏起来,往往能够使国人如痴如醉,本来我以为一个“安”字会有这样的效果。但看来看去,觉得命题人玩的名堂有限,所提示的“意思”没有多大意思。也许命题人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干而脆之限定了文体,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起单调的舞。当然,首都人的环境和他们的心态,被这道题真实地写照了出来,这体现了命题人对“地方特色”的关注,体现了对身边生活的关心。这是值得肯定的。

 

湖南卷

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不得抄袭。

【点评】话题本身不错,谁都熟悉,谁都有话写,当然为了提高区分度,避免猜题押题,作点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限制,还是有学问的。大家最熟悉的体验“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何须提示?“任谁都跑过”,这还用你说吗?写“身体上”的成长也好,写“心灵上”的成长也好,“跑”的内涵都非常有限,而话题“跑的体验”倒不小。其实,话题改成“跑”就行了,然后在提示语中告诉考生可以写体验(一般是记叙文),也可以写感悟(一般是议论文)。另外,对文体的规定值得商榷:“记叙文”的标准是什么?“记叙”的成分比较少,而“议论”的成分也比较少,也就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如何评分?散文、小小说,可以叫“记叙文‘吗?这样的规定显然削弱了新课程和新教材所强调的文学性和多元性。

 

广东卷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800字以上。6、不得抄袭。

【点评】“纪念”容易使人联想到全国卷的“忘记与铭记”,两相比较,前者的张力小,空间窄。也许命题人真的以为张力小,空间窄,他在话题前安排了大量文字,把“纪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说尽了,这下可糟了,考生更没感觉了,更没联想和想象力了,更没自由发挥的余地了。难道考生连“纪念”的意思都不明白?或许只给考生“纪念”两字,效果不见得差。

 

辽宁卷

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点评】为什么有的题目有文化品位?为什么有的题目给人以哲学的思考?为什么有的题目蕴藏着生活的趣味性?这应该与人的接受心理有关。如果把“今年花胜去年红”跟“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等几十年前的老题目放在一起,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能够分辨出它们的差别吗?它难道不会使人觉得回到了“文革”时代吗?不妨再把“今年花胜去年红”跟刘禹锡《秋词》里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比较一下,判若云泥,高下、雅俗之分大矣。至于考生是否能够联想丰富,是否能够大胆想象,看来没有继续说的价值了。

 

山东卷

皇帝造物,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墩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皇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式样。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的处事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的“双赢” 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这个话题贴近主旋律,离时代太近。“双赢”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极高,尤其经常出现于政界领袖、商界巨子的口中,中学生应该比较熟悉,也完全可以在树立原则观的同时懂一点谈判和合作的“双赢”策略,但话题本身难以进行多角度的切分,难以承载多元价值,不适合于选拔性的考试。况且这个题目有明显的“硬伤”:“双赢”是在有可能“双亏”的前提下产生的临时策略,试问在这场“暗暗竞赛”中,石匠何“亏”之有?他不在关键时刻“改造”石墩,难道有生命危险?别人有生命之危,而自己能够保全下来,这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不是大赢吗?至于改善石墩设计,要知道他以后还可以搞这样的“技术革新”呀!况且,这样的改善仅仅属于“无意插柳柳成阴”的情形。他的无意之举,纯粹是为了救人一命,他“凑合着”的办事行为正是他“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仅就当时来说,他“亏了一个人”,而使木工师徒们赢了,而且大赢的是宝贵的性命。本来反映的是做人的原则,却被命题人牵强傅会为做事的策略。这样的一块“硬伤”不应该在如此严肃的考试中出现。

 

江苏卷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注意:1 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2 自定立意。3 自拟标题。4 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点评】因为有两块“硬伤”,所以我不得不把我的家乡卷垫底,但好在它仍在我的“喜欢”范围之内——希望我的父老乡亲千万不要把“零喜欢”理解成“不喜欢”,而产生“零下”的寒冷。也许有第十七个、第十八个……题目,它们才会真正地要排在“零下”。

第一块“硬伤”是:完美癖。“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言下之意,写作“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那么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也应该在开始、中间、结尾符合这十二字方针。这就是说,何谓美满的生活,何谓圆满的学习,何谓伟大的事业,何谓完美的人生,命题人已经为莘莘学子规定了无可挑剔的定义,绘制出了“三”全“三”美的蓝图。这下可“省事”了,考生只要选择“凤头”、“猪肚”、“豹尾”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立足于“精彩亮丽”、“充实丰富”、“响亮有力”的价值标准展开来就行了。权威的价值标准成了所有考生的价值标准,于是考生们心中只有惟一的价值标准,于是他们就编造出一个个“高大全”式的人物和关于他们的“三”全“三”美的故事,或者编造出一个个与标准价值相悖的值得否定的人物和他们悲剧性的故事。试问,有多少人的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符合这种“完美主义”?考生可以直面真实的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吗?他们可以写一些人放弃了“凤头”而选择“鸡头”,宁愿开头平淡一点、低调一点、谦卑一点,从而为以后的发展蓄势吗?一些人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头”非“凤头”,“肚”非“猪肚”,难道就不可能有个“豹尾”了?“头”是“凤头”,“肚”是“猪肚”,就非得有个“豹尾”吗?难道就不能达观地接受一个低调然而问心无愧的结局——如高考的落榜?接受了一个低调的结局,难道就不能再来一次“开始”了?

第二块“硬伤”:“拉郎配”。为什么偏说中间要“充实丰富”?为什么一开始不要“充实丰富”?不经过“充实丰富”,怎么会有开始的“精彩亮丽”?难道开始时本来就不想“充实丰富”,一不小心,碰巧弄了个“精彩亮丽”,想到往后感到害怕,打算要给自己“充电”了?难道开始的“精彩亮丽”,红红火火,把全部的积累消耗殆净,需要再做长期的准备了?或者开始的“精彩亮丽”,风风火火,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需要作恢复性的调整(充实丰富业余生活,打高尔夫之类)了?看来呀,以写作的“中间”来类比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的“中间”,真是牵强。依我之见,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的“中间”,需要的不是“猪肚”,不是“充实丰富”,而是“精彩亮丽”之后如何做到继续“精彩亮丽”或更加“精彩亮丽”——照直说,就是“持之以恒”。如果一定还要用比喻说法的话,我想,可以选择“牛腿”,因为“牛腿”代表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耕,代表着“持之以恒”。其实,“充实丰富”用于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更为合适。因为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需要的是原始的积累和深厚的基础。有了这“猪肚”,才会有出头之日,才会有“精彩亮丽”。就拿学习来说吧,才开始(小一或初一、高一、大一)还没有什么“充实丰富”的积累和基础(至少程度赶不上以后)哩,难道空喊口号“我要精彩亮丽!”不成?难道像阿Q那样自我幻想一下,就能实现开始的“精彩亮丽”了?由此看来,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最需要的是“充实丰富”,这跟写作的开始应该是相反的——文章的开头一般是宏观性、概括性、领起性、悬念性的文字,当然无须内容、材料上的“充实丰富”。

    另外,一看到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前后话题虽不同,但皆为几个具体的意象;“注意”中对话题如何展开的提示,虽然用词有差异,但要求大致相同——面面俱到与选择话题之一部分都可以。也许,这是命题人有意为之吧。套用一句话,这叫“山的沉稳”。当然,“山的沉稳”中也加了一丝“水的灵动”:今年对“凤头”、“猪肚”、“豹尾”几个具体的意象作了明明白白的解释,把解读喻体的风险一降为零。所以,在作文的审题上,如果说去年的试题曾使许多学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那么今年的试题就让广大考生感到容易多了。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ezuozhidao/5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