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 星星变奏曲 教案设计 ,教案

发布时间:2010-07-03   来源:优秀句段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优秀句段】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文章由<免费99作文网>收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5.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6.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一首《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介绍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三、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ezuosucai/4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