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_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10-07-20   来源:优秀句段    点击:   
字号:

【www.tlutl.com--优秀句段】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本文来源:http://www.tlutl.com/xiezuosucai/44817/